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161

161.在世时曾作过

161.在世时曾作过牧师和传教士的那个灵人除了我们地球外,根本不相信任何其它星球的存在。因为他在世时以为主只出生在地球,没有主,没有人能得救。因此,他被带入灵人如世人那样出现在自己星球时所处的状态,如前所述。在这种状态下,他被送回那个星球,以便他不仅能看到它,还能与其居民交谈。这事过后,我也蒙允许与它交流,同样看见居民,以及这个星球上的某些场景(参看135节)。只见有四种人一个接一个依次出现。首先我看见的是穿着衣服的人,接着是一些有人肉色的赤身之人;后来看见一些赤身露体的人,但身体红肿;最后是一些黑人。

属天的奥秘 #10604

10604.“我要将

10604.“我要将你所摔碎那先前的版上面的话写在这版上”表属于圣言、教会和敬拜的内层的神性属天和属灵事物也存在于这些外在事物中。这从“版”和“耶和华写在这版上的话”清楚可知:“版”是指圣言、教会和敬拜的外在事物(参看10603节);“耶和华写在这版上的话”是指内层的神性事物,因而是构成内在意义的事物(参看10453, 10461节),这些事物被称为属天和属灵事物,因为它们出现在天上的天使面前,就在那里的光中。那里的属天事物就是爱的事物,属灵事物是源于爱的信的事物。由此明显可知,“我要将你所摔碎那先前的版上面的话写在这版上”表示属于圣言、教会和敬拜的内层的神性属天和属灵事物也存在于这些外在事物中。至于此处是何情形,可参看前面的说明。
  由于如今世人完全不知道圣言包含一个内义,事实上甚至不知道圣言的内义是什么,所以必须在此以它作简要的说明。和世人的思维观念不同,天使的思维观念不是属世的,而是属灵的。不过,任何人都很难理解他们的属灵观念是何性质,除非他在一个更内在的层面上思考并反思自己思维的最初开始。它们没有所说的话语,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以得知,它们具有这样的性质:一个人能在瞬间明白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通过话语所能表达的更多的东西。像这样的观念属于他的灵。但一个人所能理解并进入话语的观念是属世的,被学者称为物质的;而前者,也就是存在于一个更内在层面上的观念,被称为属灵的,被学者称为非物质的。人死后变成一个灵人时,就会进入这些观念,并通过这些观念与其他灵人交谈。这两种观念,即属灵观念和属世观念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当此人说话时,属灵观念就会通过这种对应关系转化为属世观念。这个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没有停下来进行反思,并且除了那些在一个更内在的层面上进行思考的,也就是在从身体抽离出来的灵里思考的人外,没有人能反思这一点。感官人,也就是心智没有上升超越感官层的人,根本做不到。
  由于属灵思维和属世思维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并且天使的思维是属灵的,所以天使在一个属灵层面上感知世人在一个属世层面上所感知到的东西;而且他们在一瞬间就能做到这一点,根本没有想到有什么不同。当一个人在阅读圣言,或出于圣言进行思考时,这种情况尤其会发生;因为圣言是以这种方式被写出来的:一种对应关系存在于每一个部分中,如当一个人读到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这些话时: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众支派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马太福音24:29, 30)
  天使对这些话的理解完全不同于世人的。他们将要变黑的“日头”理解为对主的爱,而不是太阳;将“月亮”理解为对主的信,而不是月亮;将“众星”理解为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而不是星星;将“人子”理解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将“地上的众支派”理解为教会的一切真理;将“天上的云”理解为字义上的圣言;将“能力和荣耀”理解为内义上的圣言。当一个人读到这些话时,天使通过对应关系立刻获得对它们的这种理解。他们并不知道这个人想的是太阳、月亮、星星、天上的云,以及其它一切事物。原因在于,天使的观念是属灵的,而属灵的观念具有这种特征:自然界的事物会转化为在天堂之光中所看到的真实事物,也就是来自主的神性真理。
  当一个人在阅读圣言时,天使以这种方式感知它的另一个原因是,天使与人同在,就住在他的情感中;而人就其灵而言,与灵人生活在一起,就其属灵的更内在的思维而言,与天堂的天使生活在一起。此人的思维能力也由此而来。提及这些事是为了叫人们知道圣言的内义是什么,或何为被称为属天和属灵事物的圣言、教会和敬拜的内层事物。
  

属天的奥秘 #3740

3740.“凡你所赐

3740.“凡你所赐给我的,我必将十分之一献给你”表示祂将凭自己的神性能力使每一个事物都变成神性。这从“赐给”、“十分之一”和“什一奉献”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主时,“赐给”是指祂给予祂自己(参看3705节),因而是指凭祂自己的能力,或说某种事物来自祂自己的能力;“十分之一”和“什一奉献”是指主储存在人的内层里面的良善和真理,这些良善被称为“余剩”(576, 1738, 2280节)。当这些余剩论及主时,它们是指主凭自己的能力为自己获得的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1738, 1906节)。
大人以及与它的对应关系(续)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